说到广东下午茶,那可不仅是填饱肚子那么简单,简直是一个行走的"非遗博物馆"。每次走进茶楼,扑面而来的茶香点心味,分分钟能把外地人馋哭。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些广式点心里的门道。

老一辈广州人都知道,正儿八经的"饮茶"可是有讲究的。早上"叹早茶"是老广们的日常,下午茶则更像是悠闲的消遣。最近我在荔湾区找到一个开了40年的老字号,里面的点心师傅阿强叔透露,真正的虾饺必须要用新鲜竹笋和鲜活基围虾,皮要薄到能看到里面的馅料才算合格。

说到肠粉,中山六路有家不起眼的小店还坚持用石磨磨米浆。老板说现在年轻人图省事,都用现成的粘米粉,但真正懂吃的街坊只认这个老味道。"第一次吃可能觉得不够Q弹,但是越吃越有味,米香是机器做不出来的。"这种手艺活现在真的快断代了。

不过现在的茶楼也在悄悄升级。前些天在天河区找了家创新茶楼,招牌点心是黑松露烧卖和芝士榴莲糯米糍。老板娘阿珍以前是五星级酒店的甜品师,她把西式甜点的做法融入传统点心,一推出就成了网红爆款。虽然被老茶客吐槽"不伦不类",但排队的人是真不少。

最让我惊讶的是,连最基础的叉烧包都在玩新花样。珠江新城有家店研发出了"流心叉烧包",咬开就会爆浆。88岁的陈伯是常客,他感慨道:"我吃了60年叉烧包,没想到还能吃出新花样,后生可畏啊!"

要说这几年最火的创新,非蛋挞莫属。传统广式蛋挞和葡式蛋挞在茶楼里打起了擂台,现在又冒出了抹茶味、咸蛋黄味的。有个香港来广州开店的老师说:"广东点心的魅力就在于既守得住传统,又敢大胆创新。"

其实说白了,广东下午茶的灵魂就在这点心师傅们的匠心上。不管是坚持古法的老顽固,还是脑洞大开的革新派,都是在用食物讲述着广府故事。每次看到老茶客们一边喝茶一边'捉棋'(下象棋),或者是年轻人拍照打卡,就觉得这方寸之间的茶楼,装下了整个广州的烟火气。